查看原文
其他

肠易激综合征:传统疗法哪家强?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333期日报。

Lancet子刊:不同传统疗法对IBS的疗效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N/A]

① 纳入51项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包括4644名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② 以干预4-12周后IBS症状的缓解失败作为终点,评估不同疗法(包括可溶性纤维、抗痉挛药物、薄荷油、不同作用机制的肠-脑轴调节剂)对IBS的疗效;③ 薄荷油胶囊对整体症状的改善效果最佳,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次之;④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缓解腹痛方面疗效最佳,但该结论仅基于4个RCT共92名患者的数据;⑤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引发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高于安慰剂。

Efficacy of soluble fibre, antispasmodic drugs, and gut–brain neuromodulator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2019-12-16, doi: 10.1016/S2468-1253(19)30324-3

【主编评语】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纳入51项RCT,对比了不同类型的治疗(包括可溶性纤维、抗痉挛药物、薄荷油、不同作用机制的肠-脑轴调节剂)在IBS患者中的疗效。(@沈志勋)

粪菌移植显著改善IBS相关生活质量及疲劳

EBioMedicine[IF:6.68]

① 83名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分为2组,55名接受粪菌移植治疗,28名接受安慰剂治疗;② 评估粪菌移植对IBS相关次要终点(生活质量及疲劳)的影响;③ 在治疗6个月后,粪菌移植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疲劳状况得到显著改善;④ 在干预前,无自我报告的其它功能障碍(纤维肌痛等)的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更显著的改善;⑤ 在干预前,自我报告抑郁的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后,疲劳状况得到更显著的改善。

The effect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IBS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fatigue in moderate to severe non-constipated irritable bowel: Secondary endpoints of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19-12-23, doi: 10.1016/j.ebiom.2019.11.023

【主编评语】来自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83名非便秘型IBS患者中发现,粪菌移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疲劳状况。(@沈志勋)

卞兆祥+贾伟+方晓东:梭状芽胞杆菌促进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2.282]

① 收集29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及89名健康人的粪便进行分析,发现24.5%的IBS-D患者粪便总胆汁酸分泌过多;② 粪便中胆汁酸转化细菌的组成发生变化,梭状芽胞杆菌的增加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及血清C4水平的升高相关,并与血清FGF19浓度的降低相关;③ 给小鼠定殖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IBS-D患者粪菌或Clostridium scindens,可增加血清C4及肝脏结合型胆汁酸,降低回肠FGF19表达,万古霉素清除梭状芽胞杆菌则可导致相反结果。

A Clostridia-rich microbiota enhances bile acid excretion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2019-12-09, doi: 10.1172/JCI130976

【主编评语】过多的粪便胆汁酸被认为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机制之一。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卞兆祥团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团队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方晓东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IBS-D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梭状芽胞杆菌的丰度增加,且与粪便胆汁酸水平增加相关。在小鼠中定殖梭状芽胞杆菌,可增加肝脏中的结合型胆汁酸水平,提示富含梭状芽胞杆菌的菌群促进了IBS-D患者的胆汁酸排泄。(@沈志勋)

贾伟+李后开: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可能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肝性脑病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IF:9.791]

① 胆固醇稳态失衡及其在脑内过度积累,参与淀粉样蛋白(Aβ)生成途径,促进阿尔茨海默症(AD)和肝性脑病(HE);② 肝脏消耗胆固醇生成胆汁酸(BA),肠道菌群可转化和代谢BA,从而影响血液和大脑BA谱,BA组成及其脑内受体活化的变化参与疾病进展;③ AD和HE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菌群失调还可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诱导神经炎症、促进Aβ沉积等机制,诱发疾病;④ 靶向肠道菌群‐BA‐脑轴,调整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或是抗AD/HE的新策略。

Expert insights: The potential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bile acid‐brain axi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2019-12-05, doi: 10.1002/med.21653

【主编评语】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近期发表了由夏威夷大学癌症中心贾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等人主笔的专家观点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发现,阐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和肝性脑病(HE)中的肠道菌群失调、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的作用,提出菌群相关的胆汁酸稳态失衡可能在机制上参与了AD和HE的疾病进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胆汁酸-脑轴或是防治AD和HE的新思路。(@mildbreeze)

Nature子刊:饮食中的糖类如何调控致病菌感染

Nature Microbiology[IF:14.3]

① 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及鼠柠檬酸杆菌等致病菌感染初期,半乳糖醛酸可作为碳源促进致病菌的扩增,并降低LEE基因的表达;② LEE基因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及鼠柠檬酸杆菌的毒力岛,其中包含了编码3型分泌系统(T3SS)的基因;③ 随着感染进程的持续,在缺失半乳糖醛酸作为碳源的情况下,转录因子ExuR可直接激活LEE基因的表达,促进致病菌的组织粘附,以进一步导致结肠炎症。

Diet-derived galacturonic acid regulates virulence and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in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and Citrobacter rodentium
2019-12-23, doi: 10.1038/s41564-019-0641-0

【主编评语】饮食中的果胶可被肠道中的多形拟杆菌代谢成为半乳糖醛酸,后者可作为致病菌的碳源。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在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鼠柠檬酸杆菌为代表的致病菌中,半乳糖醛酸仅在初期作为碳源促进致病菌的扩增,而转录因子ExuR在感染后期通过促进LEE基因岛的激活,促进致病菌的组织粘附以引发结肠炎。(@沈志勋)

Nature Reviews:激光片层扫描显微系统(LSFM)助力宿主-菌群互作研究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IF:34.648]

① 激光片层扫描显微系统(LSFM)可快速3D成像,捕获视野广,光毒性低,在活的有机体中可成像荧光标记的细菌;② 用LSFM研究斑马鱼肠道维氏气单胞菌与霍乱弧菌的互作,发现霍乱弧菌通过操控宿主行为,而非通过杀死维氏气单胞菌,入侵斑马鱼肠道;③ 用LSFM研究斑马鱼肠道菌群对小剂量抗生素的反应,发现抗生素使细菌聚集,便于细菌通过肠道蠕动排出体外;④ 宿主-菌群互作中,两者大小不同,且研究中需要一定时间跨度,LSFM或可克服这些问题。

Light sheets unveil host–microorganism interactions
2019-12-23, doi: 10.1038/s41579-019-0318-y

【主编评语】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最近发表的一篇新闻,对利用激光片层扫描显微系统(light shee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研究宿主和肠道菌群相互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nana)

Nature子刊:活体成像在细胞层面看清小鼠结肠内的动态变化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开发了一种用于小鼠结肠成像的活体窗口方法,用铁磁支架从结肠下方来支持和稳定要成像的肠段;② 这种方法可对结肠同一部位进行长时间活体成像,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伪影,还能防止结肠阻塞以尽可能延长小鼠生命;③ 利用此技术可以对小鼠结肠中荧光标记的干细胞、免疫细胞、细菌和肠腔内容物进行活体成像;④ 在模型小鼠中通过钙成像来实时成像神经活动,表明骶神经电刺激可以激活结肠肠神经元。

An intravital window to image the colon in real time
2019-12-11, doi: 10.1038/s41467-019-13699-w

【主编评语】活体内显微技术可以在动物中以单细胞分辨率观察动态过程,但受限于结肠的自主运动,以及容易引起结肠梗阻,这种技术一直无法在结肠中应用。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期报道了一种新方法,可解决小鼠结肠活体成像时的上述问题,能实现对在若干天内对小鼠结肠同一部位在细胞层面进行一系列的活体成像,可用于研究结肠内的多种生理过程。(@mildbreeze)

60岁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增加全因及心血管死亡风险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862]

① 纳入37516名60岁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女性,记录受试者在40-59岁期间及60岁后的抗生素使用情况;② 在约10年随访期间,共发生4536例死亡,包括728例心血管相关死亡及1206例癌症相关死亡;③ 校正多重因素后,与未使用抗生素的女性相比,60岁后使用抗生素超过2个月的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风险,分别显著升高16%和49%,但癌症死亡风险无显著变化;④ 上述关联在40-59岁期间使用过抗生素的女性中更为显著。

Duration and Life-Stage of Antibiotic Use and Risks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19-12-17,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5279

【主编评语】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4万名女性进行多年随访后,发现在60岁以后,使用抗生素2个月以上,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Echo Quasimodo,nana,宋云皓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101 |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1231 | 进食如何调控肠道免疫细胞功能?

1230 | 北肿团队Gut发文: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胃癌,与胃部菌群失调有啥关系?

1229 | 《柳叶刀》专题:解决营养不良的新方向

1228 | 益生菌研究:干酪乳杆菌Zhang & 植物乳杆菌P-8

1227 | 《自然》:菌群代谢物调控肠道免疫的新机制

1226 | 关注皮肤菌群,关爱皮肤健康

1225 | 增强活菌口服疗法,或有简单新方法

1224 | 《自然综述》年度回顾:炎症性肠病中的宿主-菌群互作

1223 | 纳米技术干预菌群,癌症治疗新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